龙年投资看什么,重新发现国企的价值
北落的师门
2024-02-19 15:52:15
来自天津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龙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以央国企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和AI赋能的小盘成长共舞,沪指成功收复2900点,心心念念的开门红就这样到来了。

看着中国国企ETF(517180)超过2.4%的上涨,我很是感慨,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

过去10年,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主要源自2013-2015,2019-2021年两波长时间、大贝塔的成长股牛市。

受此影响,很多投资经理也慢慢形成了一种“以成长股为美”的选股偏好。

景气度投资是成长股的极致体现,中观行业比较也是衡量不同行业之间的盈利弹性与景气改善空间。

甚至,很多均衡风格的基金,其内核也是成长。

这是合理的,过去我们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本身就是一个成长型经济体,自下而上大部分行业都是成长行业。

但这几年一个明显的转变是,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位,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在向成熟经济体转型。

所以越来越多传统且已经成熟的行业、竞争格局清晰的公司,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被市场主流审美忽视的位置,但股价却默默走出了一段“慢牛”。


重新认识央国企投资价值

自2021年2月10日茅指数见顶以来,质量很好但估值透支严重的核心资产迎来漫长的调整,可代表中国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央国企,从同一时期开始稳步上涨。

以纯粹收息为目的,投资这些估值低廉的大型央国企,这几年的持股体验不说大牛,也得是个小牛。

这些股票的股东会痛苦吗?不会,大家的体验好得很。

想来想去,我反思了一下以往很多投资者忽视国企、央企的原因,总结一下无外乎两点——

治理结构效率不够高;央国企广泛分布在上游的能源板块,成长空间不够。

但今时今日,这些问题正在迎来全新的解答——

第一,从2022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估值体系”之后,大家对央国企的关注开始增多。

2023年国资委又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央国企业经营指标体系,比如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将净利润改为ROE,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等等,再到今年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管理层的考核之中。

这说明什么?不管是对央国企的报表,还是股价,都逐渐有更科学更精致的系统考核,管理效率有望更高。

第二,大部分央国企确实处于传统行业。

但所谓成长性和成长空间,要建立在合理的估值基础上,之前的科技制造或者核心资产,成长性当然OK,可估值实在太高了,成长性都被高股价透支,就算有强大的盈利增长也弥补不了估值下杀,高成长也就成了泡影。

反而是估值低廉、盈利能力良好兼有适度的成长性、能提供良好的股息率以及必要的持续经营的安全感的央国企,对普通投资者更为友好。

这恰恰就是央国企当前所具备的优势。


央国企投资工具选哪个

明晰了央国企的投资价值之后,我们再看市面上的系列ETF。

市面上存量的几大几大央国企主题ETF,哪个的投资性价比最高?

我觉得,最值得横向比较的指标,还得是看股息率。

当前,央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的股息率是系列央国企指数里较高的,也高于沪深300。

所以从纯收息的角度,开放共赢指数显然是目前值得研究的品种。

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是富时公司发布的,由100只成分股构成,包括80个A股公司和20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单一公司的持仓上限是15%。

带港股仓位的好处在于,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会有折价,估值更低、股息率也就更高。

同时国企共赢指数本身是一个smart 策略,指数编制主要结合质量、低波、股息率三个指标进行综合打分,选择分数更高的公司。

截至2023年底,指数的前十大持股分布如下——

这几年纷纷迎来第二春的两桶油、运营商、煤炭以及建筑公司都是指数的重仓股票,可即使涨了这么多,这些公司的估值仍然极其低廉。

从主要行业占比的角度,能源类占去41%,建材占比22%,通信占到了18%,是国企共赢指数最核心的行业。

而这些传统行业、低估值公司的成分决定了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在全市场大熊市时表现相对突出,比如2018、2022年。

在2019年之后,成长与价值、核心资产与低估值央国企之间的走势逐渐分化,国企共赢走出了与沪深300等权重股截然相反的走势。

这大概就是国企开放共赢指数以及跟踪该指数的中国国企ETF(517180)的重要价值。

而这,正是理想状态下的核心+卫星中的“卫星”,应该起到的作用。

在必要的时候对冲核心宽基指数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逆势里创造收益。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我们讨论的问题,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速在一个中等水平达到稳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行业走向成熟。

传统的成长股慢慢变成了价值股,估值和股息率就成了投资指标里最值得关心的一环。

假如未来A股的投资范式和机构资金的偏好,从成长向价值进行了适度的切换,那么一直被忽视的国企们会不会走出“广泛质疑——认同的人不断增多——股价修复”的价值发现路径呢?

假如这是真的,中国国企ETF(517180),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