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9-11-12 21:51:31 股吧网页版
10月份,市场上的钱突然减少了!

最近,一系列重要数据相继发布,其中可以发现有不少超预期点,传递出重要信息!

1、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远高于上个月的3%,今年政府定下的目标是3%左右。
2、11月11日,央行公布10月份货币数据, 10月份新增社融6189亿元,比前一个月的2.27万亿元大幅度减少73%。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是194.56万亿元,同比增长8.4%, 但总量比前一个月的195.91万亿元减少。
3、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亿元,居民部门贡献超过60%。

3.8%的CPI涨幅其实也不算高,今年定下的目标是3%,偏差不是很大,同时比起2011年7月份6.5%的涨幅还有不少的距离。但有两点比较值得注意:一是上升的速度有点快,七八月份还是在2.8%徘徊,9月份也只有3%,但10月却飙升到3.8%。

最近几年,政府定下的通胀目标是3%,但在实际过程中CPI都在3%以下,我看了下资料,CPI高于3%也只是2010年-2013年那段时间,当时的背景是08年09年“4万亿”刺激后大量的货币进入房地产,后面房地产迎来严厉调控后则是进入商品市场,当时对应的先是房价上涨,后面是物价上涨。

但是本轮CPI上涨却与货币无关,现在的货币环境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广义货币M2增速在8%附近徘徊,而在09年M2增速高峰时逼近30%。今年CPI突然飙涨主要与“二师兄”有关,根据统计局的说明,3.8%的CPI“二师兄”就贡献了2.43%。过去的一年,猪价上涨了101.3%,也就是价格翻了一倍。

本轮CPI上涨主要是“猪”引起的,随着今后几个月国内恢复生猪生产以及国外进口增加,CPI下降问题不大。

除了CPI外,CPI和PPI剪刀差的问题也受关注,虽然10月份CPI创了近几年的新高,但是同为通胀指标的PPI则是增长-1.6%,CPI上涨可能引发通胀,而PPI下降则可能引发通缩,考虑到现在CPI上涨临时性的,因此主要关注是通缩,如果通缩来了,货币政策一般是会降息降准,但今年央行降准的节奏也没有想象的快,而降息方面央行迟迟没有大动作,只有本月5日这次象征性下调MLF利率5个基点,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既顾及物价也得顾及房价。

虽然说今年央行降准和进行改革式降息,但从货币供应角度上看,货币政策谈不上宽松,10月份的社融比前一个月减少73%就很能说明问题,而广义货币M2增速只有8.4%,总量比前一个月的195.91万亿元还少了。

我经常跟大家说过,广义货币M2就是银行存款 现金总和,相当于市场上总的钱,增速下降意味着印钞速度放慢,总量下降意味着市场上的钱少了。

为什么10月份市场上的钱少了呢?

有两个解释:一是现在的货币政策还相对稳健,没有大幅放水;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贷款减少,货币创造能力降低。

那么10月份的货币增速,主要是谁贡献了呢?

我整理了下,今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发现今年10月新增住户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达63.66%,这可能是全年最高值了。

新增人民币贷款一般是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银行业金融机构三大部门贡献,63.66%占比一方面说当前市场上的新增货币主要是居民部门创造;另一方面说明市场上的钱主要流入居民部门了。

居民部门贷款用来干嘛?主要的当然是买房。我可以看到,最近几个月住房贷款占比是上升的,但这不能说明房贷上升、楼市火爆,只能说明在企业贷款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房贷比较增速比较稳定,进而导致占比增加。也能侧面说明楼市从来就没有熄火过,它会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不管风吹雨打。

展望今年最后两个月,央行还可能会再次下调MLF利率以及降准,至于对楼市有没有影响,重点关注每月20号公布的5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变动情况,如果利率有下调,那么楼市这个冬天不会太冷,反之,如果利率没有下调,楼市大概率保持现有温度,却温和上涨。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